联想近日宣布与美国存储厂商EMC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成立合资公司,在X86标准服务器和NAS存储等领域开展合作。
对于这场“联姻”,业界普遍认为双方意在寻求互补。今年4月联想推出了PC+战略,以实现PC、手机、平板电脑和智能电视等不同类别数码设备的融合。就目前而言,虽然联想已经占据全球个人电脑市场第二的宝座,在国内的智能手机市场上也表现不俗,但在企业级市场,以联想为代表的国内IT制造企业还只是个“初出茅庐的小子”。
相比PC行业,服务器行业利润较高。在该领域,IBM、惠普、戴尔始终把持着前三的位子。联想此番欲在高端市场发力,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为了应对眼下这场全球制造业的危机。
伴随全球经济衰退的步伐,7月中国的制造业连续第三个月放缓,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生产、出口、投资增速均明显回落。研究报告显示,今年1~5月,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同比增长11.2%,比2011年同期减少10.4个百分点。
一来受欧洲债务危机影响,全球IT开支放缓;二来国内劳动力成本的攀升,使得以OEM和来料加工为主的中国IT制造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全球最大IT代工厂富士康早在今年4月就已经发出了上半年业绩亏损的预警;国内最大的集成电路芯片制造商中芯国际今年第一季度亏损4256万美元。“东莞塞车,全球缺货”,这句话常形容广东东莞在全球IT制造业中举足轻重的地位,此刻这座号称“世界工厂”的城市正经历2008年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冲击,大批电子厂倒闭,老板跑路。
“中国制造”的人口红利难以为继,大批制造业厂商正在逃离中国。一方面,东南亚国家因其相对低廉的人工成本,已经接替中国成为世界新工厂,对制造业起到了“分流”作用;另一方面,全球制造业也正在悄然“回流”,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正转身变为“美国制造”和“欧洲制造”。有消息称,联想已有意将部分PC生产线转移至日本和德国;苹果公司CEO库克号召苹果的产品在美国制造;谷歌新发布的无线家庭媒体播放器Nexus Q的背面印上了“美国制造”的字样。《纽约时报》认为导致制造业回流的原因是,美国劳动力成本下降以及对进口中国产品的质量有所不满。但另一种声音认为,此举更多的是出于政治的需要。
这种“原产原销”模式或将成为制造业发展的趋势。
近期刊发在英国《经济学人》杂志上题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文章认为,随着制造业的数字化,全球制造业将面临第三次大变革。在该文作者保罗·麦基里眼中,前两次革命分别是18世纪后期纺织业的机械化和20世纪初期亨利·福特创建的流水作业生产线。在作者看来,得益于新材料、3D打印技术、易用机器人和网络协作生产服务等全新工序,小批量生产将变得更加划算。“整个局势又转了个大圈,不再注重规模化制造模式,而是向更加个性化的生产模式看齐。继而一些在很久前被新兴市场夺走的生产岗位将重新回到发达国家手中。”麦基里解释,劳动力成本正变得越来越不重要,更多的公司希望贴近市场,这样可以更快地对需求的改变作出反应。如今,很多产品变得越来越复杂,最好的解决方法便是让设计人员和制造人员在同一个地方工作。
推荐理由:
眼下全球IT制造业正在经历严酷的寒冬,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表示,预计今年全球IT支出将增长3%,而去年这一数字是11.5%。有学者研究总结,在过去30年间科技产业发展呈现周期性变化,从高峰到低谷,再由低谷返回高峰的时间周期大约为10年。从上世纪80年代的IBM的PC机,到90年代微软的操作系统,再到本世纪初的互联网,都印证了这一观点。
过去几十年,中国赶上了全球制造业的黄金期,然而当下,中国陷入了既要和发达国家竞争高端制造业、也得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竞争中低端制造业的两难境地。近期《福布斯》杂志网络版撰文警告说,其实目前中国最大的泡沫藏在制造业中。而解决的办法就是将“中国制造”提升为“中国智造”。
来源:计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