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云计算发展风起云涌,信息产业强国纷纷将云计算纳入战略性产业范围,从政策、标准、政府应用等方面制定了长期发展战略,少数发达国家已开始部署国家级云计算基础设施,为政务、经济、民生等领域的信息化发展提供技术保障。早在2010年2月美国联邦政府就发起了政府机构数据中心整合计划,计划在2015年之前将现有的2094个数据中心,关闭至少800个;将各个数据中心的可用性扩大到整个政府部门,以使各个部门根据需要充分利用各个数据中心,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建立政府范围内的云计算平台,执行“云优先策略”,即优先考虑采用云计算技术部署新的应用。英国政府计划从标准化网络、合理化数据中心建设、建立绿色IT、保障信息安全等多方面入手,建立国家级云计算平台,目前,英国政府云平台(G-Cloud)已开始运行,超过2/3的英国企业开始使用云计算服务。日本政府制定了数字日本创新工程,计划利用云计算等技术开辟新的信息与通信市场,在未来三年将提供30万到40万就业岗位,在2015至2020年期间,其规模将达到约100万亿日元。与此同时,国际知名IT企业把云计算作为引领下一轮信息技术创新的重要产业机遇,纷纷投入巨资进行前沿技术研发和标准研究,希望在云计算领域占据主导地位,谷歌、微软等企业已经构建公众云平台,为用户提供灵活快捷高效的“云计算”服务。
在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决定》中,明确重点培育和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云计算等新兴信息技术的研发和示范应用。国家在北京、上海等五个城市建立了云计算服务创新示范城市,国家有关部委积极的推进自主可控的云计算技术体系和产业链构建,全国各地也在积极推进本地云数据中心、云应用系统的建设,全国性的云计算产业布局正在形成,中国云计算已经从概念逐步走向深入实践阶段。据CCID报告,2012年中国云计算产业规模将达2750亿,其中以服务器、存储等云计算基础设施投入占全产业的近一半。
长期以来信息技术领域尤其是高端技术被欧美发达国家所垄断,尽管中国IT产业在过去三十年取得了长足发展,在部分领域获得了一定的话语权,但是总体上我国IT技术、产业发展尚处于追随者地位,我国信息化建设的技术、装备仍然很大程度上采用外国品牌,特别是在事关国民经济、国家战略安全领域的重要信息系统主机装备与技术尤为如此,如金融、电信等重要经济领域主机基本上是IBM、HP的产品,我国政务信息化系统主机装备近一半采用的是外国品牌产品,给我国的信息安全构成了潜在的威胁。云计算的发展必将导致信息在收集、传输、储存、处理等各个环节上进一步集中,将使得信息安全问题成为中国云建设的焦点问题。
以自主核心技术、装备为支撑发展中国云,确保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的安全,不但有利于信息产业升级,也是提高我国国家竞争力、确保国家信息安全的重要举措。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实施信息装备重大科技创新工程,为构建自主可控中国云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构建自主可控中国云,就要降低对国外信息技术、装备的依赖,切实改变长期以来外国品牌占据我国重要信息系统的局面。国家有关部委正在制定《“十二五“重点科技任务–中国云专项规划》和《“十二五”产业技术创新规划》,建议着重规划支持信息化装备技术、产品的发展,突破关键技术,实现装备水平的大幅提升,达成有能力实现我国信息系统主机装备的国产替代。
首先,要本着自主可控的原则,加强前沿基础研究和产业共性技术研发,设立国家云计算核心技术、装备重大专项,在云服务器、云存储器、云客户端、云操作系统等核心支撑技术方面取得突破,着重支持骨干企业成为重大专项的承担者,加快实现云计算核心装备、应用技术的国产化;同时要全局统筹关键设备、数据中心系统、云安全、云应用服务多个层次的技术研发及标准体系建设,建立起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体系,形成技术壁垒,提升我国软硬件产品的研发能力和市场份额,构建良好的产业生态环境,为中国云的整体和持续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其次,要继续支持“十一五”相关科技计划项目形成的关键技术、装备再上台阶,切实缩小与国外产品、技术的差距,实现我国金融、电信等重要经济信息系统主机装备技术完全替代。如在国家“863”、“973”支持下,我国在高效能计算机、高端容错计算机、海量存储系统、服务器操作系统、虚拟化软件等方面已经实现了系列关键技术突破,拥有了具有一定竞争力的软硬件平台和产品,但与此同时外国品牌在中国市场针对性的推出了更为先进的产品技术,目前在竞争中我们并不占有优势,所以需要国家实施信息装备重大科技创新工程,进行中长期的持续支持,稳固已经取得的竞争力,力争实现全局的优势。
最后,推进主机装备全国产化进程,确保涉密信息系统主机装备自主可控,编制全国产化信息装备技术发展规划,设立重点研发专项,支持以服务器、存储等整机厂商牵头,CPU、零部件、系统软件厂商、研究机构进行联合研发,尽快的推出全国产化服务器、存储等装备。
二、加大力度,推动国产信息化装备的推广应用
任何技术成果都需要通过实践的检验、不断的改进予以优化和提升,逐步形成技术的优势;市场应用也为研发创新的价值体现、研究开发经费予以回报,进而形成持续的创新能力。借鉴美国高端服务器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到很多大型计算机技术都是在与用户交流的情况下诞生的,当年IBM大型机得以在技术上不断进步,得益于政府支持它承接了4个大客户项目,使其能够提升满足关键应用的研发创新能力,并通过应用回报获得持续的研发投入。在当前因技术水平、成本、采购人品牌偏好等多方面原因,形成我国信息化建设中外国品牌装备占据优势的情况下,需要采取综合措施来提高我国信息系统国产品牌拥有量,逐步达成重要信息系统主机装备国产替代。为此建议:
首先,国家要把信息系统重要装备的研发规划、产业化规划进行统筹规划,加快成果转化的进程。众所周知,科技成果转化为规模生产、大量应用的产业化产品,还需要解决产品产业化技术、生产工艺革新、产品的持续升级换代、应用软件的配套、建立完善的产业链等诸多问题。一方面需要大量的资源投入,另一方面产业化准备周期也较长,需要统筹规划,做好产业化支持资源的配套,缩短产业化周期,综合提高国产化的进程。
其次,充分发挥政府主导、示范带动作用。国家要在中国云、事关国家信息安全的重要信息系统、政府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系统建设中,选择若干应用领域,由国家政策、资金的支持,搭建国产软硬件示范平台,通过应用示范效应,带动国产信息化装备的推广应用。
第三,严格执行国家政府采购、信息安全等法律法规、政策,强制三级以上的重要信息系统采用国产的自主创新产品,制定、完善关键领域重要系统的信息化设备采购政策和执行监督措施,对于歧视自主品牌产品、无正当理由违规采购的要予以行政问责。
最后,鼓励和支持信息系统承建单位使用国产装备,设立成果推广使用专项,对用户采用国产装备进行系统迁移等费用予以补贴;对于因业务系统采用国产装备必需的新系统开发、移植产生的新增项目开发给予科研立项和科研经费的支持;对于示范平台承建、首例规模使用单位予以成果推广应用奖励。
来源:计世网